图:2021年4月14日,一名男子在赫尔辛基的海边钓鱼。(Vesa Moilanen / Lehtikuva)
据IL晚报报道,来自社会民主党Kalevi Sorsa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将芬兰城市按照繁荣指数分为了四类。
芬兰的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分布不均。根据报告的作者之一Maiija Mattila说,在芬兰,幸福感与城市的繁荣指数息息相关。
该报告根据多项指标来评估一个城市的繁荣指数,包括收入中位数、就业率、抚养率、儿童贫困风险指数、医护人员人数比例、房屋贷款、投票积极性、内部人口流动性,甚至包括了宽带的可用性。
该报告将芬兰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地区:
1)成功地区(Menestyvät alueet);
2)存在社会排斥风险的地区(Sosiaalisen syrjäytymisen riski);
注: “社会排斥”指的是某些人或地区遇到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
3)普通芬兰(Keskiverto-Suomi);
4)落后地区(Taantuvat alueet)。
如果未出现下面的地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根据该报告,芬兰的成功地区集中在赫尔辛基大都会区和大城市(图尔库,坦佩雷和奥卢等)的周边地区。大约200万芬兰人居住在这些地区中。
芬兰的省会城市,其中图尔库、坦佩雷、奥卢、库奥皮奥、瓦萨、塞伊奈约基、约恩苏和拉彭兰塔属于报告中的二线城市——有社会排斥风险的城市地区。大约200万芬兰人居住在这些地区中。
第三类地区居住着100万人,包括Laihia, Kouvola, Forssa,Sodankylä等城市,以及中芬兰区、西南芬兰区、博腾区、屈米河谷区的大部分城市,以及拉普兰区的部分城市。
第四类落后地区居住着50万人,包括芬兰中部、东部和北部的农村地区。
以下列表是每个城市所属的分类,您可以搜索具体城市。如果未出现下表,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编辑:噜噜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